北京木铎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北京木铎

在锻炼中逆风翱翔——并行实习总结篇

一、个人成长的“点”

三个月的实习转瞬即逝,在木铎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实习之旅告一段落,回溯过后可以发现这段旅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习初期:关系的建立

初到机构时,周围的一切于我而言都充满着新鲜感,协助参观活动、走访K家、与流浪乞讨人员交流和整理机构资料都是我第一个星期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社工们布置的每一项任务都付出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去完成,即使是遇到困难都会迎难而上,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应对一切,我仿佛很快地进入到了社工实习生的身份中,一开始订立的“增长实务经验”的实习目标一直督促我不断地努力前行。而与机构社工的关系建立更是十分迅速且自然,机构社工的热情欢迎、精心教授和我的主动交流使我与他们顺利地建立起初期的同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同事关系、督导与被督导的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朋友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推动工作进行从而使我们互相成为彼此工作的促进剂。

(二)实习中期:实务经验的积累

时间过半,我大致参与了机构的各项工作,与初期相比,工作的丰富度不断地增加以达到一个最大饱和度,在这个过程中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务经历,我积累了大量的实务经验:

1.在协助参观活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在举办一场好的参观活动或其他活动的关键是我们需要提前制定一个流畅清晰的流程。一场活动的举办是一个团队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直观流畅的流程制定方案很容易造成重复工作、遗漏工作或者协调不到位的问题;2.通过和小Y进行的个案服务我明白了: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不能期望通过一两句话就能和一个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也不能为了建立关系而去做一些非常刻意的举动,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3.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习项目设计的流程及书写知识,还懂得了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由已获得的资金的多少决定的,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工作者“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帮助更多的人并为其赋能,否则就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4.进行社会化服务外展活动时,面对流浪乞讨人员,应该一步一步来,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平等接纳的态度与他们相处。

(三)实习后期:离别的倦怠

在实习的中后期阶段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消极、工作热情和激情减退,避免与服务对象进行接触等隐性心理行为,与刚开始到达机构时的积极主动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产生了矛盾心理:既希望可以被安排任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又不希望被安排任务,只想慵懒地度过剩下的实习时光。经过反思可以发现工作的重复性和个人的倦怠感使得在实习快结束时出现了“摸鱼”行为。在快要结束的阶段会产生这种倦怠感主要是情绪脑在发挥着作用,快要结束的躁动和疲倦情绪的出现导致效率的降低,而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实习的一个过程,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而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学会了合理地看待和接受自己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并积极调整状态结束最后的工作。

二、个人成长的“线”

在木铎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实习过程中,我从事了多种不同的工作:协助参观活动、入户走访、回访低保低收入家庭、个案服务、社会化外展服务活动、项目策划等。由于篇幅受限,在此仅分析对我的专业成长影响较深的实务工作,通过完成任务开拓了一条鲜明的专业成长路径:个案服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独立自主完成的任务之一即是个案服务,虽然入户服务对象家时都会有一名社工在一旁陪伴,但因为分工原因,个案服务的过程我为“主”、她为“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个案服务的对象分别是两名小男孩,在此以小Y的个案服务为例进行专业成长路径的分析:小Y的个案服务过程使我明白了关系建立的重要性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发现社工技巧的运用可以使得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事半功倍:主要是以下两个关键点:1、发挥真诚的作用:如我和小Y在进行手工模型的拼插活动时,我自己也是十分投入到那个过程中,像是一个朋友一样在旁边陪伴着他共同完成游戏,而不是带着人性的光辉高高在上地以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视角去看待他;2、小小鼓励,大大作用:在拼插过程中,多次在小Y完成“飞机的组装”工作后进行言语的激励:“对,没错,就是这样”、“真棒”等。类似的话语说完之后可以发现不仅可以帮助其集中注意力继续完成下一个拼插活动,还可以促进我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他会主动地向我分享他所完成的作品。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个案服务中并不是每一次都是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遇到过挫折,为完成不了服务对象的“需求”而感到无力和挫败,中途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随着实习的推进,专业信念感的增强,遇到问题时先把情绪抛之脑后,站在理性的立场上进行分析: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的出现并不是去提高小Y的英语成绩,想要提高其英语成绩仿佛变成了我的需求,没有站在他的角度上为其考虑,强行向其输入各种英文内容,而在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时而感到丧气。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要以激发英文学习为目标去结合服务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帮助其寻找有利于他发展的资源,比如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观察和思考其家中是否有网络,是否可以为其寻找网课资源帮助他进行英文学习。英文教学是英语老师的专业性体现,社工在其中不应该要求自己是万能的,应该发挥自己连接人与环境、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的专业作用。

最后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阅读专业书籍和社工的专业辅导,在服务中期,发现提升服务对象英文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靠其自身的努力,人在情境中理论强调利用环境资源以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提升。因此在服务的中期及后期从环境角度理解和干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行为,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经过实习的历练,从最开始为完成机构任务而进行个案服务逐步转变成为帮助服务对象而主动寻找理论支撑服务使之变得较为科学有效。小Y的个案服务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对象从接案到结案的过程,更是我专业成长的实际体现。

在锻炼中逆风翱翔——并行实习总结篇

三、个人成长的“面”

(一)实习收获和不足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在不同层面上收获颇丰,在实务经验的积累上,明确了个案服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学会如何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积累了项目策划的具体知识和推进方法等,上文已有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在专业价值的认知上使我切身地体验到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现实棘手问题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是在课堂演练和模拟中无法体验的。实习过后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态度发生了细微的转变,由一开始的无感到现在的深入理解,熟悉过后发现社会工作者是一个伟大且平凡的群体,他们尽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求回报,他们平凡简单的举动可能就会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在专业认知逐渐清晰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即是树立了专业自信,为日后的研究生升学考试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除了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上文所说的到了实习中后期时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促使我开始“摸鱼”,工作完成的效率变得异常低下。现在回想当时的情绪可以发现产生的这种倦怠感可能是源自于自身的懒惰和逃避,相比较安逸的校园生活,实习生活基本上是非常的充实和繁忙的。当条“咸鱼”往往是轻松的,因此本能产生这些懒惰情绪并给自己的不作为套上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在专业能力的不足分析中可以发现我比较擅长独自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比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交流和进行一对一的个案服务等。面对人多的活动我往往表现得较为胆怯,不敢主动进行组织和交流,由于胆怯和知识体系完备性的欠缺导致协助的过程都变得十分被动。

(二)分析和反思

实习过程中的实务经验的收获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我对于专业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在实习正式开始前,大一大二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推动剂。如在进行小Y的前期个案服务过程中可以发现他对于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智力迟缓和父亲施加的压力导致其对英语产生了排斥和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介入过程中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针对服务对象英文学习问题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利用鼓励技巧提升其对于英文学习的兴趣,使其发现英文学习的乐趣。而专业知识的欠缺会阻碍工作的推进,如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现实问题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可支撑的理论,若是前期的理论学习比较坚固,后期的实习过程中也不会浪费许多宝贵时间。

与服务对象顺利交流的成就感使我无视了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无效对话导致我最终产生的挫败感:在最开始能够顺利地和小D哥、K哥顺利地进行对话交流而充满成就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与他们的聊天都是一些很表面的东西,如“最近过得怎么样”等一些场面话。我无法和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同时也没有能力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对话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进行对话过后我也会时刻进行系列反思:我到底有没有在完成专业知识与方法、技巧的学习后去有效地去协助服务服务对象,很显然我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

(三)解决思路

反观在实习过程中的多种不足可以主要归结于我的个人因素。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夯实,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多地阅读和理解专业书籍,在进行实务时谦虚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于实习生而言的第一次走访服务对象家以及进行个案服务并不是意味着必须通过一次谈话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急切想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心理将服务对象需求歪曲成个人需求,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服务对象,但从未考虑时间问题和服务对象的接受程度。在未来的个案服务过程中,始终铭记“服务对象自决”的重要性,实行“慢慢来,比较快”的工作原则。而对于职业倦怠感问题,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合理地看待,明白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事项,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锻炼中逆风翱翔——并行实习总结篇


(稿件提供者:蒋超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18级社会工作一班)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