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视野

当前位置:首页 > 木铎研学 > 社工视野

公益组织申报政府购买有哪些优势

【回溯】

政府购买服务渐成趋势

政府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国际上政府购买服务占社会组织收入比例,发展中国家平均占1/3,发达国家平均占48%。

 

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始于上海。2000年,上海市率先提出并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卢湾区等6个区的12个街道开展了依托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这是实践领域的第一次,购买内容主要是养老服务。

 

此后,全国一些城市的政府购买服务慢慢萌芽、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到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培训服务、就业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采取项目补贴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社会组织进行重大专项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7月31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直到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地方实践到获取中央支持,公共服务的购买方式不断拓宽,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在这期间,不少省市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或制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尝试了很多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对此探索中前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今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中标。社会服务由政府采购,是社会和政府、市场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大变革,也是社会服务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良性机制”。

 

【专家观点】

公益组织具有“天然优势”

 

对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管理办法》认定的社会力量主要包含三类: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及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对此,王振耀认为,“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企业等其他机构没法比的”。比如说做“以人为本”的事情,养老服务、照料残疾人、关心自闭症儿童,一方面,社会组织善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这些项目由他们采购服务的话会做得很专业。

 

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副主任徐本亮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社会组织不但不会有劣势,反而优势明显。2014年12月18日,财政部和民政部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其中,在购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慈善类是其中一类需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的。

 

“这是对社会组织的一个倾斜政策”,徐本亮认为,社会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的需求更加敏感、更加了解,提供有效性、专业化的服务是它的优势。而且其本身具有公益的使命,公众也比较信任。

 

但徐本亮也对社会组织的现状颇有担忧,“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社会组织承接的能力能不能跟上?”。现在政府逐步加大购买力度,但是总体而言第一,社会组织数量还太少,第二,能力还不强。政府文件已经指出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所以,当务之急第一政府要加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力度,第二要帮助其提高承接服务的能力。

 

“另外,有些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偏弱,这也是个挑战”,徐本亮一再强调,社会组织一定要有使命和公信力,否则不会持久的。

 

政府购买项目成果而非过程

 

政府购买,到底买什么?《管理办法》规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徐本亮分析,政府是关注民生的,目的就是解决一些社会的问题。所以对政府来说,不仅是看做了多少活动,有多少人参与,有什么产出,更要看成果,“什么是项目的成果?就是项目开展以后,你给服务对象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和收获,这是政府要买的东西”。

 

徐本亮认为,加强对申请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的培训非常重要。他在全国很多地方为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项目、一个有效的项目具备哪些条件、如何界定项目的服务对象、如何正确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评估指标、如何正确撰写项目计划书等。而且在计划书上交前,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让他们优化项目中不完善的地方,真正保证项目是符合要求的、有成果的。

 

但随着政府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徐本亮也担心,有些组织会把承接购买服务当作一个生意来做,有人创办社会组织仅仅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资金,而不是为了申请资金去解决社会问题。“但现在,政府对承接主体的资格要求及项目成果的绩效评估越来越规范和严格了,这是一件好事。”

 

王振耀则主要担心“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不够”,要注重与社会的合作,提供专业、可信的公共服务,要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满足大家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亟需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

 

如何保证政府的钱花得“值当”,花出效果?王振耀介绍,现在主要是各级方政府推荐,根据项目服务的人群、类别,具体计划,请专家来评审,再政务公开。现在获取支持的都是那些没有争议的机构,它们服务、募捐做得好。“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随着申请的项目越来越多,下一步需要一些参与机制平台,这样大家都发出声音,知道还存在这个问题,带动良性解决。”

 

另外,评估机制应是多元化的。除了政府的把关、社会的监督,下一步亟需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比如第三方的评估机构,还有人大、政协的介入,应该从整个社会体制、政府体制的调整方面来保证它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徐本亮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一定要清楚买什么,购买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项目审查和评估。现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后期评估忽视前期评估。“如果一个项目不清楚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没有明确目标,对象非常宽泛,项目没有可操作性的,是不可能达成预期成果的。所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对项目前置的评估和审查。”

 

徐本亮强调,要建立一个能承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加强专业化的评估,帮政府选好项目,把好质量关,使政府的资金真正能买到有成果的项目,而不仅仅是活动和人数。“这个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水平和质量很重要。我认为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竞争、招标方法确定,真正让有有公信力、能力做这项工作的机构来承担。”徐本亮告诉记者。

链接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4NDg5Mw==&mid=203509637&idx=2&sn=19072f17344fec862190bbae661d7613#rd&ADUIN=705582961&ADSESSION=1421803249&ADTAG=CLIENT.QQ.5371_.0&ADPUBNO=26422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木铎联系 邮箱sjs_muduo@163.com,谢谢!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