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服所】“花计划”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助推儿童成长_木铎社工

【困服所】“花计划”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助推儿童成长

2021-04-23 15:39:03  浏览:5137  作者:蒋超凡(实习生)

4月21日星期三,老山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社会工作者和木铎社工来到小园(化名)家提供个案服务。小园目前就读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学二年级,表现出智力迟缓和有多动症。母亲是北京人,智力迟缓,目前有领取低保。父亲和姐姐均智力正常,父亲目前没有工作,以“要照顾家庭”为由拒绝社会工作者链接就业资源,姐姐现在是小学五年级。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要问题的家庭,需要聚焦一个“需要”开展服务。小园的父亲期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到孩子提升英语能力,于是社会工作者以此为介入点。

经沟通以后,初步把服务内容确定下来:采用情景对话模式呈现英文对话交流的过程;将英文融入到歌曲中(用简单的英文单词套用到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比如《两只老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社会工作者敲门入户,由困服所社会工作者和孩子的父亲进行个案服务前的例行沟通,询问孩子这两周的变化以及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完情况以后,社会工作者直接和小园提起一块进行拼插手工模型,小园就迅速寻找手工模型零件。这是上一次入户时,社会工作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道具。小园喜欢此项互动游戏,会不断地向社会工作者确认零件的相关信息以及主动地分享其找到对应零件时的自豪感等。

而在回到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教小园英语,提高其对英语的兴趣。小园明细有一些不情愿,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动询问“有无英语作业”、“你的英语书在哪,可以看看吗?”、“老师布置英语作业了吗”等话题起到了辅助作用。在小园将其英语课本拿了出来以后,小园父亲的重视(听到小园要学英文后从别的房间出来坐在一旁时刻“督促”小园要认真)和小园的略微抵触情绪使得英文教学异常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能够及时地在小园走神时将其注意力拉回来,最后使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联想方法顺利地教了小园四个英文单词的拼读。

【困服所】“花计划”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助推儿童成长

此次入户开展个案服务需要和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其中有两个关键点非常重要:一是发挥真诚的作用:如社会工作者和小园在进行手工模型的拼插活动时,所有人都是十分投入到那个过程中,像是一个朋友一样在旁边陪伴着他共同完成游戏,而不是带着人性的光辉高高在上地以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视角去看待他;二是小小鼓励,大大作用:在拼插过程中,多次在小园完成“飞机的组装”工作后进行言语的激励:“对,没错,就是这样”、“真棒”等。类似的话语说完之后可以发现不仅可以帮助其集中注意力继续完成下一个拼插活动,还可以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最后孩子学会主动地向社会工作者分享所完成的作品。

【困服所】“花计划”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助推儿童成长

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小园父亲对于小园的英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焦虑程度,特意搬张椅子坐在一旁监督小园的学习,多次提醒小园集中注意力以及在结束教学时与社会工作者诉说其对于小园的英文学习的不知所措。一次开展辅导过程中不难发现,父亲的严格督促、自身学习能力的欠缺、注意力的不集中、“我不会英语”的先入为主都会导致小园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之后如果要激发其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考虑将英文学习与绘画、做手工(小园的兴趣点)过程相结合进行趣味性学习(先不把学校的英语作业设为重点),同时可以考虑帮助缓解小园父亲对于其英文学习的焦虑情绪等。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需精准的定位到需求的核心,预防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帮助。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是我们每个儿童保护者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原则。


(稿件提供者:蒋超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18级社会工作一班 )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