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启动仪式暨首届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汶川县草坡乡顺利举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教授和嘉宾相继从英国、韩国、香港及全国各地赶来。与此同时,精彩的活动安排吸引了不少社会人士的踊跃报名。大会在中山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和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工作员的精心组织下,取得圆满成功。
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致辞
5月10日晚21:30,经过一天忙碌的接机工作,与会嘉宾与社会人士顺利抵达汶川县草坡乡,片刻休息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云南平寨老品种生态种植合作社纪录片——《先辈的古代米-从云南的小村庄中来》,这是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云南社工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议会长王思斌、副会长蔡禾、秘书长史伯年等十几位教授参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灾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11日上午8:30,品尝过生态的农家早餐后,所有参会人员精神饱满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大会开场由草坡乡党委书记沙金致辞,他对五年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心启动寄予厚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发表“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困境”的主题演讲,英国著名的灾害社会工作学者雷娜教授分享了灾害干预和人道援助的内容,韩国金英兰教授则全面介绍了韩国农村福利的发展状况。三位教授的演讲获得与会嘉宾一致好评。
在研讨会的第一个子题“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经验、反思及理论探讨”环节,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中国政治青年学院陈涛教授、长沙民政学院史铁尔教授分别从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与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与角色模式、内地农村社会工作的困境等方面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思考和反思,引发了大会的激烈讨论。
上午11:40,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在揭幕仪式上,汶川县委组织部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山大学蔡禾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古学斌教授、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会长李敏兰分别致祝贺词并与村民代表一起为“中心”揭幕。
下午的研讨会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周绍宾教授以重庆白林村为例,讲述了新城郊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闫红红介绍了广州从化仙娘溪妇女互助小组的故事和老屋新生开启乡村整体营造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灾害社会工作研讨环节,古学斌教授首先讨论灾害的社会根源,引发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香港理工大学沈文伟教授结合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实例介绍了应运而生的中国灾害社会工作;四川农业大学齐华栋老师生动叙述了芦山震后的救灾故事,分析雅安地震的新特点与社工面临的新挑战。在灾害社会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史柏年教授总结了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灾后重建工作;朱健刚教授以“512”地震灾后重建龙门山镇的民族志研究为例,从参与与权威的视角,分析灾后社区重建中的两种发展道路;青海师范大学乔益洁教授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玉树灾害社会工作与社区重建的经验与反思。精彩的讲演,热烈的讨论,深刻的反思,一次次将研讨会推向高潮。
研讨会结束后,绿耕四川社工站工作员安排代表们前往金波村(绿耕坚守五年的村落)进行生态体验游,并在一户民宿享受山珍美味。徜徉在自然中,借助酒劲代表们在愉悦的山野间攀谈和交流。
晚上20:30,“中心”小广场燃起了熊熊篝火,美丽热情的羌藏村民穿上节日盛装合着悦耳的音乐与代表们一起跳起“锅庄舞”……
2013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五周年祭日,与会代表齐聚映秀镇张家坪村(“爆发点”),一起享受“映秀母亲”的美食。看到她们重生的道路依然崎岖,深知农村社会工作责任重大。离开映秀那一刻正好是14:28
链接地址:http://www.lvgeng.org/index.php/article/115/884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木铎联系 邮箱:sjs_muduo@163.com
上一篇: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牵手同行 建美好社区--“云培育”课堂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行政
2020-09-01